行者見說,喚山神土地同來見了三藏,具言前事。三藏道:
“若要去請菩薩,几時才得回來?我貧僧饑寒怎忍!”說不了,只听得暗空中有金頭揭諦叫道:“大圣,你不須動身,小神去請菩薩來也。”行者大喜, 道聲“有累,有累!快行,快行!”那揭諦急縱云頭,徑上南海。行者吩咐山神、土地守護師父,日值功曹去尋齋供,他又去澗邊巡繞不題。
卻說金頭揭諦一駕云,早到了南海,按祥光,直至落伽山紫竹林中,托那金甲諸天与木叉惠岸轉達,得見菩薩。菩薩道:
“汝來何干?”揭諦道:“唐僧在蛇盤山鷹愁陡澗失了馬,急得孫大圣進退兩難。及問本處土神,說是菩薩送在那里的孽龍吞了,那大圣著小神來告請菩 薩降這孽龍,還他馬匹。”菩薩聞言道:“這廝本是西海敖閏之子。他為縱火燒了殿上明珠,他父告他忤逆,天庭上犯了死罪,是我親見玉帝,討他下來,教他与唐 僧做個腳力。他怎么反吃了唐僧的馬?這等說,等我去來。”那菩薩降蓮台,徑离仙洞,与揭諦駕著祥光,過了南海而來。有詩為證,詩曰:佛說蜜多三藏經,菩薩 揚善滿長城。摩訶妙語通天地,般若真言救鬼靈。致使金蟬重脫殼,故令玄奘再修行。只因路阻鷹愁澗,龍子歸真化馬形。那菩薩与揭諦,不多時到了蛇盤山。卻在 那半空里留住祥云,低頭觀看。只見孫行者正在澗邊叫罵。菩薩著揭諦喚他來。那揭諦按落云頭,不經由三藏,直至澗邊,對行者道:“菩薩來也。”行者聞得,急 縱云跳到空中,對他大叫道:“你這個七佛之師,慈悲的教主!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!”菩薩道:“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,村愚的赤尻!我倒再三盡意,度得個取 經人來,叮嚀教他救你性命,你怎么不來謝我活命之恩,反來与我嚷鬧?”行者道:“你弄得我好哩!你既放我出來,讓我逍遙自在耍子便了,你前日在海上迎著 我,傷了我几句,教我來盡心竭力,伏侍唐僧便罷了;你怎么送他一頂花帽,哄我戴在頭上受苦?把這個箍子長在老孫頭上,又教他念一卷甚么緊箍儿咒,著那老和 尚念了又念,教我這頭上疼了又疼,這不是你害我也?”菩薩笑道:“你這猴子!你不遵教令,不受正果,若不如此拘系你,你又誑上欺天,知甚好歹!再似從前撞 出禍來,有誰收管?須是得這個魔頭,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門路哩!”行者道:“這樁事,作做是我的魔頭罷,你怎么又把那有罪的孽龍,送在此處成精,教他吃了我 師父的馬匹?此又是縱放歹人為惡,太不善也!”菩薩道:“那條龍,是我親奏玉帝,討他在此,專為求經人做個腳力。你想那東土來的凡馬,怎歷得這万水千山? 怎到得那靈山佛地?須是得這個龍馬,方才去得。”行者道:“象他這般懼怕老孫,潛躲不出,如之奈何?”菩薩叫揭諦道:“你去澗邊叫一聲‘敖閏龍王玉龍三太 子,你出來,有南海菩薩在此。’他就出來了。”那揭諦果去澗邊叫了兩遍。那小龍翻波跳浪,跳出水來,變作一個人象,踏了云頭,到空中對菩薩禮拜道:“向蒙 菩薩解脫活命之恩,在此久等,更不聞取經人的音信。”菩薩指著行者道:“這不是取經人的大徒弟?”小龍見了道:“菩薩,這是我的對頭。我昨日腹中饑餒,果 然吃了他的馬匹。他倚著有些力量,將我斗得力怯而回,又罵得我閉門不敢出來,他更不曾提著一個取經的字樣。”行者道:
“你又不曾問我姓甚名誰,我怎么就說?”小龍道:“我不曾問你是那里來的潑魔?你嚷道:‘管甚么那里不那里,只還我馬來!’何曾說出半個唐 字!”菩薩道:“那猴頭,專倚自強,那肯稱贊別人?今番前去,還有歸順的哩,若問時,先提起取經的字來,卻也不用勞心,自然拱伏。”行者歡喜領教。菩薩上 前,把那小龍的項下明珠摘了,將楊柳枝蘸出甘露,往他身上拂了一拂,吹口仙气,喝聲叫“變!”那龍即變做他原來的馬匹毛片,又將言語吩咐道:“你須用心了 還業障,功成后,超越凡龍,還你個金身正果。”那小龍口銜著橫骨,心心領諾。菩薩教悟空領他去見三藏,“我回海上去也。”行者扯住菩薩不放道:“我不去 了!我不去了!西方路這等崎嶇,保這個凡僧,几時得到?似這等多磨多折,老孫的性命也難全,如何成得甚么功果!我不去了!我不去了!”菩薩道:“你當年未 成人道,且肯盡心修悟;你今日脫了天災,怎么倒生懶惰?我門中以寂滅成真,須是要信心正果。
假若到了那傷身苦磨之處,我許你叫天天應,叫地地靈。十分再到那難脫之際,我也親來救你。你過來,我再贈你一般本事。”菩薩將楊柳葉儿摘下三個,放在行者的腦后,喝聲“變”!
即變做三根救命的毫毛,教他:“若到那無濟無主的時節,可以隨机應變,救得你急苦之災。”行者聞了這許多好言,才謝了大慈大悲的菩薩。那菩薩香風繞繞,彩霧飄飄,徑轉普陀而去。
這行者才按落云頭,揪著那龍馬的頂鬃,來見三藏道:“師父,馬有了也。”三藏一見大喜道:“徒弟,這馬怎么比前反肥盛了些?在何處尋著的?” 行者道:“師父,你還做夢哩!卻才是金頭揭諦請了菩薩來,把那澗里龍化作我們的白馬。其毛片相同,只是少了鞍轡,著老孫揪將來也。”三藏大惊道:“菩薩何 在?待我去拜謝他。”行者道:“菩薩此時已到南海,不耐煩矣。”
三藏就撮土焚香,望南禮拜,拜罷,起身即与行者收拾前進。行者喝退了山神土地,吩咐了揭諦功曹,卻請師父上馬。三藏道:
“那無鞍轡的馬,怎生騎得?且待尋船渡過澗去,再作區處。”行者道:“這個師父好不知時務!這個曠野山中,船從何來?這匹馬,他在此久住,必知 水勢,就騎著他做個船儿過去罷。”三藏無奈,只得依言,跨了剷馬。行者挑著行囊,到了澗邊。只見那上流頭,有一個漁翁,撐著一個枯木的筏子,順流而下。行 者見了,用手招呼道:“那老漁,你來,你來。我是東土取經去的,我師父到此難過,你來渡他一渡。”漁翁聞言,即忙撐攏。行者請師父下了馬,扶持左右。三藏 上了筏子,揪上馬匹,安了行李。
那老漁撐開筏子,如風似箭,不覺的過了鷹愁陡澗,上了西岸。
三藏教行者解開包袱,取出大唐的几文錢鈔,送与老漁。老漁把筏子一篙撐開道:“不要錢,不要錢。”向中流渺渺茫茫而去。
三藏甚不過意,只管合掌稱謝。行者道:“師父休致意了。你不認得他?他是此澗里的水神。不曾來接得我老孫,老孫還要打他哩。只如今免打就彀了他的,怎敢要錢!”那師父也似信不信,只得又跨剷著馬,隨著行者,徑投大路,奔西而去。這正是:
廣大真如登彼岸,誠心了性上靈山。同師前進,不覺的紅日沉西,天光漸晚,但見:淡云撩亂,山月昏蒙。滿天霜色生寒,四面風聲透体。孤鳥去時蒼渚 闊,落霞明處遠山低。疏林千樹吼,空岭獨猿啼。長途不見行人跡,万里歸舟入夜時。三藏在馬上遙觀,忽見路旁一座庄院。三藏道:“悟空,前面人家,可以借 宿,明早再行。”行者抬頭看見道:“師父,不是人家庄院。”三藏道:“如何不是?”行者道:“人家庄院,卻沒飛魚穩獸之脊,這斷是個廟宇庵院。”
Читать дальш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