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不盡寶象國的景致。師徒三眾,收拾行李、馬匹,安歇館驛中。
唐僧步行至朝門外,對閣門大使道:“有唐朝僧人,特來面駕,倒換文牒,乞為轉奏轉奏。”那黃門奏事官,連忙走至白玉階前奏道:“万歲,唐朝有個高 僧,欲求見駕,倒換文牒。”那國王聞知是唐朝大國,且又說是個方上圣僧,心中甚喜,即時准奏,叫:“宣他進來。”把三藏宣至金階,舞蹈山呼禮畢。兩邊文武 多官,無不歎道:“上邦人物,禮樂雍容如此!”那國王道:“長老,你到我國中何事?”三藏道:“小僧是唐朝釋子,承我天子敕旨,前往西方取經。原領有文 牒,到陛下上國,理合倒換。故此不識進退,惊動龍顏。”國王道:“既有唐天子文牒,取上來看。”三藏雙手捧上去,展開放在御案上。牒云:
南贍部洲大唐國奉天承運唐天子牒行:切惟朕以涼德,嗣續丕基,事神治民,臨深履薄,朝夕是惴。
前者,失救涇河老龍,獲譴于我皇皇后帝,三魂七魄,倏忽陰司,已作無常之客。因有陽壽未絕,感冥君放送回生,廣陳善會,修建度亡道場。感蒙救苦觀 世音菩薩,金身出現,指示西方有佛有經,可度幽亡,超脫孤魂。特著法師玄奘,遠歷千山,詢求經偈。 倘到西邦諸國,不滅善緣,照牒放行。須至牒者。
大唐貞觀一十三年,秋吉日,御前文牒。(上有寶印九顆)
國王見了,取本國玉寶,用了花押,遞与三藏。三藏謝了恩,收了文牒,又奏道:“貧僧一來倒換文牒,二來与陛下寄有家書。”國王大喜道:“有甚書?” 三藏道:“陛下第三位公主娘娘,被碗子山波月洞黃袍妖攝將去,貧僧偶爾相遇,故寄書來也。”國王聞言,滿眼垂淚道:“自十三年前,不見了公主,兩班文武 官,也不知貶退了多少,宮內宮外,大小婢子太監,也不知打死了多少,只說是走出皇宮,迷失路徑,無處找尋,滿城中百姓人家,也盤詰了無數,更無下落。怎知 道是妖怪攝了去!今日乍听得這句話,故此傷情流淚。”
三藏袖中取出書來獻上。國王接了,見有平安二字,一發手軟,拆不開書,傳旨宣翰林院大學士上殿讀書。學士隨即上殿,殿前有文武多官,殿后有后妃宮女,俱側耳听書。學士拆開朗誦,上寫著:
不孝女百花羞頓首百拜大德父王万歲龍鳳殿前,暨三宮母后昭陽宮下,及舉朝文武賢卿台次:拙女幸托坤宮,感激劬勞万种,不能竭力怡顏,盡心奉考。乃 于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夜佳辰,蒙父王恩旨著各宮排宴,賞玩月華,共樂清霄盛會。 正歡娛之間,不覺一陣香風,閃出個金睛藍面青發魔王,將女擒住,駕祥光,直帶至半野山中無人處,難分難辨,被妖倚強,霸占為妻。是以無奈捱了一十三年,產 下兩個妖儿,盡是妖魔之种。論此真是敗坏人倫,有傷風化,不當傳書玷辱;但恐女死之后,不顯分明。正含怨思憶父母,不期唐朝圣僧,亦被魔王擒住。是女滴淚 修書,大膽放脫,特托寄此片楮,以表寸心。伏望父王垂憫,遣上將早至碗子山波月洞捉獲黃袍怪,救女回朝,深為恩念。草草欠恭,面听不一。逆女百花羞再頓首 頓首。
那學士讀罷家書,國王大哭,三宮滴淚,文武傷情,前前后后,無不哀念。
國王哭之許久,便問兩班文武:“那個敢興兵領將,与寡人捉獲妖魔,救我百花公主?”連問數聲,更無一人敢答,真是木雕成的武將,泥塑就的文官。那國 王心生煩惱,淚若涌泉。只見那多官齊俯伏奏道:“陛下且休煩惱,公主已失,至今一十三載無音。偶遇唐朝圣僧,寄書來此,未知的否。況臣等俱是凡人凡馬,習 學兵書武略,止可布陣安營,保國家無侵陵之患。那妖精乃云來霧去之輩,不得与他覿面相見,何以征救?想東土取經者,乃上邦圣僧。這和尚道高龍虎伏,德重鬼 神欽,必有降妖之術。自古道,來說是非者,就是是非人。可就請這長老降妖邪,救公主,庶為万全之策。”
那國王聞言,急回頭便請三藏道:“長老若有手段,放法力,捉了妖魔,救我孩儿回朝,也不須上西方拜佛,長發留頭,朕与你結為兄弟,同坐龍床,共享富 貴如何?”三藏慌忙啟上道:“貧僧粗知念佛,其實不會降妖。” 國王道:“你既不會降妖,怎么敢上西天拜佛?”那長老瞞不過,說出兩個徒弟來了,奏道:“陛下,貧僧一人,實難到此。貧僧有兩個徒弟,善能逢山開路,遇水 迭橋,保貧僧到此。” 國王怪道:“你這和尚大沒理,既有徒弟,怎么不与他一同進來見朕?若到朝中,雖無中意賞賜,必有隨分齋供。”三藏道:“貧僧那徒弟丑陋,不敢擅自入朝,但 恐惊傷了陛下的龍体。”
國王笑道:“你看你這和尚說話,終不然朕當怕他?” 三藏道:“不敢說。我那大徒弟姓豬,法名悟能八戒,他生得長嘴獠牙,剛鬃扇耳,身粗肚大,行路生風。第二個徒弟姓沙,法名悟淨和尚,他生得身長丈二,臂闊 三停,臉如藍靛,口似血盆,眼光閃灼,牙齒排釘。他都是這等個模樣,所以不敢擅領入朝。”國王道:“你既這等樣說了一遍,寡人怕他怎的?宣進來。”隨即著 金牌至館驛相請。
那呆子听見來請,對沙僧道:“兄弟,你還不教下書哩,這才見了下書的好處。想是師父下了書,國王道:捎書人不可怠慢,一定整治筵宴待他。他的食腸不 濟,有你我之心,舉出名來,故此著金牌來請。大家吃一頓,明日好行。”沙僧道:“哥啊,知道是甚緣故,我們且去來。”遂將行李馬匹俱交付驛丞,各帶隨身兵 器,隨金牌入朝。早行到白玉階前,左右立下,朝上唱個喏,再也不動。
那文武多官,無人不怕,都說道:“這兩個和尚,貌丑也罷,只是粗俗太甚!怎么見我王更不下拜,喏畢平身,挺然而立,可怪可怪!” 八戒听見道:“列位,莫要議論,我們是這般。乍看果有些丑,只是看下些時來,卻也耐看。”
那國王見他丑陋,已是心惊,及听得那呆子說出話來,越發膽顫,就坐不穩,跌下龍床,幸有近侍官員扶起。慌得個唐僧跪在殿前,不住的叩頭道:“陛下, 貧僧該万死万死!我說徒弟丑陋,不敢朝見,恐傷龍体,果然惊了駕也。”那國王戰兢兢走近前,攙起道:“長老,還虧你先說過了;若未說,猛然見他,寡人一定 唬殺了也!”
國王定性多時,便問:“豬長老沙長老,是那一位善于降妖?”那呆子不知好歹,答道:“老豬會降。”國王道:“怎么家降?” 八戒道:“我乃是天蓬元帥,只因罪犯天條,墮落下世,幸今皈正為僧。自從東土來此,第一會降妖的是我。” 國王道:“既是天將臨凡,必然善能變化。” 八戒道:“不敢,不敢,也將就曉得几個變化儿。”國王道:“你試變一個我看看。”八戒道:“請出題目,照依樣子好變。”國王道: “變一個大的罷。”
那八戒他也有三十六般變化,就在階前賣弄手段,卻便捻訣念咒,喝一聲叫“長!”把腰一躬,就長了有八九丈長,卻似個開路神一般。嚇得那兩班文武,戰 戰兢兢;一 國 君臣,呆呆掙掙。時有鎮殿將軍問道:“長老,似這等變得身高,必定長到甚么去處,才有止极?”那呆子又說出呆話來道:“看風,東風猶可,西風 也將就;若是南風起,把青天也拱個大窟窿!”那國王大惊道:“收了神通罷,曉得是這般變化了。”八戒把身一矬,依然現了本相,侍立階前。
Читать дальше